close


 
芭樂,學名:Psidium guajava L.,常綠多年生灌木,桃金孃科(Myrtaceae),番石榴屬(Psidium)植物,華語叫【番石榴】,客語是【那拔仔】,金門稱【那阿佛】,英文是 Guava ,其他尚有屎拔、那拔、拔仔....等別名,都是從排灣族、布農族語的 Labach 轉換而來,我小時候,也只有叫【那拔】而沒有【仔】的尾音。
 
 
台語中【仔】的用法,猶如華語的【子】,比如椅子、盤子稱作【椅仔】、【盤仔】,名詞加【仔】可能不容易找到單一的原則,約略的說法是年齡尺寸體型等較小或者相對較小的東西,皆可【仔】化,如【槓槌】比較大支,【槓槌仔】比較小支。
 
台語說【那拔】時,【拔】的發音為入聲,短促的入聲比較不易聽清楚。所有寫歌的人都知道,除非歌手很能唱,曲子很適合,否則韻腳最好不要用入聲字。一般口語中,也常常會避免以入聲結尾,【拔】的發音顯然就比不上【仔】字響亮的開口音,所以我推測,漸漸的,人們稱【那拔仔】多過【那拔】,再從【那拔仔】簡化成【拔仔】,最後終於變成【芭樂】。
 
網路上資料很多,我乾脆把所找到的,比對之後整理下來,其中我猜也不乏人云亦云的說法,如果有人有發現錯誤的內容,請務必告知好更正,才不會讓有誤的資料繼續被引用。
 
芭樂原產於熱帶美洲,由歐洲傳至馬尼拉,再傳至南洋、印度,後傳入廣東,後由大陸移民隨鄭成功大量渡海墾臺攜來,文獻上記載,台灣於1694年就有栽培記錄,以其果形、多子似「石榴」,且由外邦傳入,故又名為「番石榴」。
 
芭樂主要成份包括:水分、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、纖維、維生素A、B1、B2、B6,維生素C、鈉、鉀、鈣、鎂、鐵、磷、鋅等、熱量:39.5卡/100公克,其中維他命C含量比柑桔多8倍,一說為蘋果的50倍,種子中鐵的含量更冠於其他水果,所以除非便秘或消化系統不好的人,最好連籽一起吃。其甜度七度到八度左右,是糖尿病患者、減肥者的最佳水果。
 
芭樂樹性喜高溫多濕,忌霜害,生育適溫22~30℃,海拔800公尺以下均可種植。繁殖可用播種或靠接法,生性強健,不擇土質,但以土層深厚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,台灣全年各地均有栽培,其中以宜蘭縣、南投縣、彰化縣、雲林縣、嘉義縣、台南縣、高雄縣、屏東縣等盛產,較有名的品種有,野生土拔仔、東山月拔、宜蘭白拔、梨仔拔、泰國拔、廿世紀拔、無子拔、水晶拔、珍珠拔、正冬拔、紅肉拔、四季拔、紅心拔、有機拔等,除可生食,亦可製果汁、果醬、釀酒、製罐、製果乾及蜜餞。葉片和未熟果可製成「拔仔茶」。
關於番石榴這說法,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還真是有點瞎,石榴跟芭樂,植株顏色形狀……差很多好不好,除了都多籽,包括籽的樣子都不同!而且石榴本來就是【番】石榴,原產伊朗和中亞一帶,據說是張騫從番邦引進中國,但是我找不到石榴是何時引進台灣的,不過既然芭樂是番石榴,石榴應該更早來到台灣,只不過小小的果實,皮不能吃,加上籽多沒肉,要知道台灣可是水果王國啊,隨便畢業歌一唱:【青青校樹芭樂蓮霧,鳳梨西瓜攏有!】樣樣汁多味美,難怪石榴一直紅不起來!
 
不過不管石榴番石榴,日久生情終究也都在台灣的地名上,留下了記號,雲林縣斗六市有石榴國小,地名據日治時代的資料顯示是該地所產的砂石狀似石榴而來,而台南縣新化鎮那拔里則有那拔國小,此外高雄縣阿蓮鄉玉庫村,以前叫做那拔林。
 
儘管各種證據一再顯示健康指數頗高,但是芭樂依然一直高貴不起來,追根究底,就是習俗的問題,我在網路上找到的,有關芭樂不能拿來拜拜的說法,幾乎都很類似,也都有點模糊,至少我知道的版本還比較科學點,但是我的版本也是很久以前聽老人家講的,詳細資料已無從考察甚至死無對證,不過既然我覺得比較好,我就記錄下來,如果有朋友發現錯誤,一樣請務必回覆告知。
 
讓種子離自己越遠越好,幾乎是大部分植物的共同認知,一來可以擴大地盤,二來又免去養分被自家人搶走,所以,有些植物的種子就發展出一種技術,那就是當種子成熟後,如果沒有被動物吃掉直接掉落地面,那麼他是不會發芽的,最常見的,就是叫做【鳥榕】的榕樹,他的果子一定得被小鳥吃進去,果肉被消化了,不易消化的種籽經過小鳥體內排泄出來時,也許得到了某種生長酵素,便容易發芽生根,就算是石縫牆緣,一樣可以盤根錯節欣欣向榮,在農業技術不發達的時代,芭樂傳宗接代就玩這套。【屎拔】這樣的名字,正是說明小芭樂是在屎堆中拉拔大的。
 
所以:因為芭樂粗俗便宜、因為芭樂隨便都能生都能長、因為芭樂又硬又乾……這些說法都不是主要原因,芭樂不能拜拜,是因為他的【出身不好】,就像番茄也是,番茄有著跟芭樂一樣的出身背景,用【臭茄仔】拜神明,你想保佑什麼?所以那個時代,當你收到一張某個信用不好,常常跳票的人,來路不明的支票,這種【出身不好】的支票,就叫做【芭樂票】。
 
除了【芭樂票】,我翻了幾本書發現,芭樂好像沒有其他多負面的俗語俚語,【食芭樂放槍子】、【細漢去乎芭樂丟到】大部分都在針對他的硬度,其他好像就沒了,直到近年,才又有【芭樂汁】這種火星文出現,不過並不普遍被採用,要比較正式且通用的,應該是【芭樂歌】這詞。
 
首先,什麼是【芭樂歌】?不一定是【88顆芭樂籽】樂團唱的歌才叫做【芭樂歌】,我也曾經在施文彬專輯裡,寫過一首就叫做【芭樂歌】,其實我們說的芭樂歌,是從ballad這個英文字翻來的,原意指的是歌的類型,算是個中性詞並沒有褒貶之意,不過變成了國語或台語的芭樂之後,感覺上都那麼點負面意味,如果你認為這只是翻譯上的誤解,那,你可能錯了!
 
我不知道西方用ballad來分類歌曲有多久的歷史,但是台灣用芭樂來形容歌曲成為流行語,估計不會超過十年,而芭樂這詞長久以來就沒有風光過,最初用芭樂取代ballad的人,不會不知道這點,所以除了聲音上的接近,我看吃豆腐之心也是路人皆知。這個圈子就是這樣,你比我紅,我就笑你芭樂,你沒有我紅,我就笑你賣不好!你看那些樂團,沒有出道之前多愛護羽毛啊,個個都自認為自己的東西最屌,誰敢批評他的音樂芭樂,他就寫歌罵你,但是成名之後好像就無所謂了,有時候還希望自己芭樂多一點因為K歌多人點。
 
文字,一直在演化。我有兩個圈內的朋友,長得都高頭大馬身強體壯,加上不笑的時候橫眉豎目一副兄弟樣,怎看都非善類,每次跟別人介紹時,光報完外號就有一股肅殺之氣在空氣中凝結,但是曾幾何時,這樣的畫面,忽然就變成一幕爆笑喜劇,他們一隻叫……不,我是說一位,他們一位叫【恐龍】,一位叫【小強】。
 
不管出身如何,芭樂絕對是好東西,而且,根據物極必反的定律,芭樂久了,又會變成另一種爆紅,畢竟最大的市場永遠在金字塔底部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5bear 的頭像
    5bear

    忘了跳舞的熊的文字遊戲

    5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