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4250 - 嘉慶君遊臺灣(陳亞蘭+曹雅雯).png

 
 
【遊臺灣】(嘉慶君遊臺灣片尾曲)
 作詞:武雄 譜曲:張三/曹雅雯 演唱:陳亞蘭+曹雅雯 
 
  
 亞蘭:咱寶島古早是叫做大員 地名咧號有真濟款
    風⼟民情緊報你知 南北⼆路攏有流傳

 
 雅雯:東港佇屏東出海產 ⻄港台南有炊⾁圓
    南港其實是佇台北 北港媽祖佇雲林縣

 
 亞蘭:嘉義新港有奉天宮 彌陀舊港有三千宮
    中港免講嘛佇台中 大港小港攏佇高雄


   
   
 雅雯:美麗的寶島是臺灣 ⼈講上媠的風景就是⼈
    各地的腔⼝愛聽分明 南腔北調攏嘛無相仝

 
 雅雯:你是誰(siáng)         亞蘭:彼是台北人 
 雅雯:你是誰(siâng)         亞蘭:彼个雲林人 
 雅雯:你是誰(tsiâ)         亞蘭:伊是彰化人 
 雅雯:啊你是誰(suî)         亞蘭:在下古早⼈
 雅雯:食飯(puīnn)配滷卵(nuī)      亞蘭:是宜蘭人
 雅雯:查埔(pio)查某(bió)       亞蘭:彼是金門人
 雅雯:啊你(lú)咧乜(bín)代      亞蘭:是阮澎湖人
 合唱:講話無相𫝛(sann sâng)是鹿港⼈

 

 
 合唱:現代的寶島是臺灣 山珍海味是蓋齊全
    你若有閒緊隨我來 各地名產我攏有攢

 
 雅雯:綴我來夜市你就知 各種的口味是⾜厲害
    世界有名是珍奶  鄉民上愛請人食雞排
   
 亞蘭:佮我來廟⼝踅老街 正港的滋味是有夠濟
    芋粿甜粿菜頭粿  內行的來食桶仔雞

 
 雅雯:當歸鴨、擔仔麵、蚵仔麵線摻芫荽
 亞蘭:潤餅𩛩、虎咬豬、麻油雞是古早味
   
 雅雯:烘番薯、煠番麥、鹽酥雞配冬瓜茶
 亞蘭:豬⾎粿、燒酒螺、臭豆腐配冰豆花

   
 雅雯:紅燒鰻、⽩菜滷、燒酒蝦佮⽺肉爐
 亞蘭:蚵仔煎、鼎邊趖、米粉炒佮筒仔米糕
   
 雅雯:來夜市氣氛有夠好、有食有掠算會和
 亞蘭:咱廟口四界攏是寶,有保庇閣好𨑨迌

   
 雅雯:人講拍拼就趁青春
 亞蘭:抑若想欲𨑨迌就趁這陣 
 合唱:逐家鬥陣來遊臺灣 
    袂輸若皇帝咧出巡

 

  

   

   

 作詞:武雄
 譜曲:張三+曹雅雯
 演唱:陳亞蘭+曹雅雯(嘉慶君遊臺灣片尾曲)
 編曲:楊尊勝  
 製作:張三
 吉他:吳迪
 錄音:彭柏邑
 混音:楊尊勝
 出版:安樂茂思(220224)
 

 

透面分隔線.png

 

 

疫情以來好像沒有什麼歌出版,2022已過近半,也就幫亞蘭嘉慶君遊臺灣寫的兩首歌,戲果然頗受歡迎,頻頻傳來收視新高的捷報,而且已經開始換台重播,趁著今日歌曲影片釋出,就來聊一聊嘉慶君遊臺灣這兩首歌。

 
這兩首歌都是我先寫詞再譜曲,首先是片頭嘉慶君,迎面而來傷透腦筋的便是,這故事只是稗官野史一則傳奇演義,嘉慶根本沒有到過臺灣,究竟我該如何替一件不存在的歷史寫一首歌?撚斷豈止數莖鬚。

 
後來,我決定採用實話實說的筆法,定場詩吟罷,開門見山就說這是街頭巷尾流傳的民間傳奇故事,站在觀眾的視角,嘉慶君有沒有遊臺灣?沒有!但這故事有沒有在民間流傳?有!既然有,那就算解決了這個難題。

 
再後來,我甚至發現,或許就是因為這故事是虛構的,所以得以天馬星空,避開像斯卡羅與茶金之前發生的戲劇與史實之間的爭議。

 
戲劇主題曲之所以難寫,就是得入戲,若不夠入戲,無法將聽者帶進戲的情境裡,本該服務戲劇的歌,不但失去功能甚至可能造成干擾,而入戲太深又容易一廂情願顯得濫情,其中站節的拿捏是門值得做功課的學問。

 
再來便是片尾曲遊臺灣,長長的歌詞我寫過不少,之前好像曾經談過,其實長詞不一定難寫,難的,向來都是如何把長詞寫出一個理路,讓唱歌的人好記不會唱錯,讓聽歌的人有感不覺冗長,也就是說,長的歌詞,不能只是一味的想到哪寫到哪,而是必須經過嚴謹的設計,這時候,古老的修辭學就是很好的武功祕笈。

 
比如說,我寫過子曰,七百多字的歌詞,出現一百多個子,在修辭學中,那是一種類疊的用法,這類用法在流行歌中頗常見,「黃花崗有七十二個烈士,孔老夫子有七十二個弟子,孫悟空的魔法七十二變,我們又等到民國七十二年」,大佑的長歌,一直有讓人拍案的修辭,陳雷的風真透,嘉祥也出現了「做甲暢甲抽甲爽甲,啉甲醉甲妝甲媠甲」,不管是疊字疊句疊詞,使用類似的字詞語句反覆,不但能加深詞意的印象,還能產生聽覺上的律動,讓整首詞長而不冗,甚至產生一種系列收集意猶未盡的趣味。

 
如果你對這齣戲稍有了解,大概會知道之前那首用臺灣舊地名編寫而成的嘉慶君遊臺灣,那也有一種集合的樂趣,收集了許多新舊地名做對照,編寫出可以稱得上是臺灣地名考的教材,至今依然受用,原本我也想過依樣畫葫蘆,把未曾提到的地名再整理整理,寫成臺灣舊地名補遺,不過想想,原本那歌就有兩套詞,比較大的城市,比較有名的地方,都已經寫過了,之前金鐘50豬哥亮跟亞蘭演唱第二套詞時,好像沒那麼廣為人知,如果再寫只會越來越偏僻,於是放棄。

 
一首猶如行腳節目用來介紹台灣的歌,本來就註定是首大歌,而且是對唱曲,最後我設計了三段詞,從古早的寶島、美麗的寶島、現代的寶島,讓亞蘭跟雅雯用一搭一唱,一問一答的方式演唱,古早的臺灣,沿襲了原曲地名梗,我想起多前年的一首退稿,我集合了東南西北大中小新舊等以港為字尾的地名,簡略的介紹該地的名產或特色。

 
每次寫地名的歌皮都繃很緊,擔心考究不夠精準,也不知講了這個沒有講那個是不是有失公允,提了那個不提這個會不會貽笑大方,很多鋩鋩角角,非在地人不一定能知道,一旦記錯什麼說錯什麼發生誤解,對當地的鄉親失禮,原本想要致意,就會變成反效果,這點需要相當注意。

 
不只地名,第二段歌詞,我花了最多時間,就是在找當地人詢問腔口,腔口是一種猶如DNA的語言特色,臺灣在過去執政者長期扭曲下,語言的腔口留下被嘲笑的刻板印象至今依然,如何把正確發音的各地腔調,用親切的方式留下溫暖的記憶,同時還要挑適合入歌的句子,懂得不夠多,真的就無法產生更好的創意,這部分卡關最久。

 
第三段就容易些,因為都是食物,但是食物梗的歌實在太多,要怎樣寫出至少跟以前有些不同的感覺,光這部分的歌詞就改了三四次,最後讓亞蘭擔任古早味廟口派,雅雯則是夜市新潮派,用快速的貫口對飆,產生聽覺上的樂趣,然後一起歡樂收尾,⼤家鬥陣來遊臺灣,袂輸若皇帝咧出巡,呼應嘉慶君遊臺灣的主題。

 
同樣一個古老的故事,在不同時空,不同氛圍中,要用什麼手法什麼角度,創作出一首新的作品,如何運用舊故事廣為人知的印象,同時又避開似曾相識的雷同感,如何加入新的元素與創意,卻又能保留舊作的趣味與精神,感性的歌詞,永遠需要理智的分析。

 

透面分隔線.png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5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