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聊聊「摻」這個字。
 
先撇開語言,單以漢字論,摻這字應該不是最古老的字,我們可以發現,在很多地方,摻跟參,有著類似的意思,是後來因為需要,才將參跟提手旁形聲成摻,用來表示摻雜混合等意思。
 
在台語裡,「摻」有兩個發音,一聲讀tsham,一般都解釋成加入,混入的意思,用我的語感再稍微細一點的說明,我覺得,將量小的東西加入量多的東西時,通常都可以用摻,像做菜要摻鹽摻味素,而黑咖啡就是無摻糖的咖啡。
 
另一個音是第三聲tshàm,其實也是加入的意思,兩個用法很像但不同,我認為第三聲比較偏重混合,比如說針織,兩種顏色的毛線打出一條圍巾,我們可以說是「tshàm色」,這裡要注意,雖然「tshàm」是第三聲,但組成「tshàm色」一詞時,得變調成第二聲。
 
甜的話攏嘛摻毒藥,如果摻唱成第一聲「tsham」,那樣的畫面根本就是在「下藥」,實在太掉漆了,雖然符合糞埽男主角的設定,可是這個糞埽能假鑽石,他肯定是有手腕的。
 
所以必須唱成第三聲「tshàm」,這就有一種長期計畫的感覺,原來這人過去每一句甜言蜜語,都夾雜了陰謀混入了毒藥,慢慢累積發病才知道受騙上當,當「摻」第三聲隨後變調變成第二聲「慘」,那個力道才夠咬牙切齒,你聽黃妃唱得多過癮。
 
我的感想是,原來禁歌真的很難寫,真的啦,大家真的要好好愛惜台灣,要珍惜言論自由的社會,哪一天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,那不只創作人,也不只心肝插一刀,肯定所有人都要萬箭穿心了!
 
 

《我若是黃倩倩》→ 第二站《心肝插一刀》微電影 + MV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5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