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CD架.jpg


隨著臉書的朋友越來越增加,能夠觀察到的現象也越來越有趣,年前年後,看到幾個現象很有意思:

案例一是圈內人,因為結婚,甜蜜的打造兩個人的窩,他把他擁有的所有硬體設備,用他個人的邏輯,分門別類整理排列組合,視聽室完工之後,可以發現每一個角落、每一個尺寸、每一個空間都是專門為他心愛的器材量身定做的,那肯定是一件過程繁複所費不貲的事,可是貼出來的照片跟文字,你幾乎可以聽到當事人興奮的語調跟雀躍的心跳聲,那是一個美夢成真的概念,真讓人羨慕。

案例二是個老文青,因為搬了家弄了一個新的書房,然後花了很大的心思,把它所擁有的報章雜誌書籍,用他個人的偏好概念邏輯,分門別類組合排列,各種尺寸厚薄顏色內容的書似青山常亂疊,你可以想像一個喜愛文藝的人,浸淫在他的書香世界中,每次拿一起本書,都要翻一翻瞧一瞧回味一下,那肯定是一件曠日費時累人的事,可是貼出來的照片跟文字,你幾乎可以聽到當事人興奮的語調跟雀躍的心跳聲,那是一個化整為零的舒坦,真讓人羨慕。

案例三是一個愛樂者,可能因為多年的收藏累積到一個程度,打算好好整理一番,於是訂做了CD架,開始依照他個人的偏好分類想法,把它所擁有的CD整理排列,感覺像是一種圖書館的概念,可以按照姓名筆劃英文字母搜尋,對於一個愛樂人,想必是一件昨日重現回、味無窮的事,可是貼出來的照片跟文字,你幾乎可以聽到當事人賭爛的語調跟幹譙的心跳聲,他非常不爽,為什麼CD要有那麼多奇奇怪怪大大小不同尺寸的特殊包裝。

我也曾經有過這種困擾。

仔細想想,比起視聽室設置各種推陳出新的硬體,比起書房收納各類平面印刷報章雜誌,整理CD絕對不是最棘手的工程,但不知為什麼,抱怨CD包裝尺寸的比例,相對高很多?這我不懂。

我更不懂的是,對唱片特殊包裝的抱怨時有所聞,但蕭青陽、聶永真的設計又叫好連連,得獎頻頻。


後來我是這樣想的:

如果我們的CD架不容許有各種不同造型尺寸的專輯,
那麼,我們的腦袋真的可以接受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?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5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